![]() |
![]() |
![]() |
![]() |
![]() |
![]() |
![]() |
![]() |
![]() |
對工作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咖啡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無論是咖啡館還是便利商店,購買咖啡都非常容易。咖啡濃郁的香氣與苦澀,成為不少人開啟一天的方式。 ▲ 咖啡已經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飲品。 Mita的爸爸也是如此,尤其午餐過後,都會喝上一杯咖啡來提神,這讓Mita很好奇,「咖啡真的有提神的效果嗎?」Mi爸沒有立刻解釋,而是說起一個故事。 傳說在西元6世紀時,有一位在衣索比亞高地的牧羊人發現,他的羊變得異常活潑且精力充沛,他覺得很奇怪,經過仔細地觀察才發現其中的祕密,原來是羊隻吃了一種紅色果實。他嘗試吃了以後,也覺得自己神清氣爽起來。漸漸地,這種紅色果實廣為流傳。 Mi爸說:「這種紅色果實就是咖啡。經過現代研究,咖啡有一種特別的成分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也因此才有提神醒腦的功效。」 Mita聽了恍然大悟,而且她還在Mi爸的故事裡,發現了一個亮點——衣索比亞,這是一個非洲國家。 她立刻問Mi爸::「咖啡的原產地是不是在非洲呢?為什麼臺灣後來有了咖啡?」 臺灣咖啡的起源 咖啡原產於非洲亞熱帶地區,最早發現於衣索比亞,在大航海時代由海運傳播到了全世界,成為了最廣泛的飲料作物之一。 ▲ 這就是咖啡果實喔! 臺灣的咖啡樹最早是在西元1884年,由一位英商德記洋行的茶商,從菲律賓的馬尼拉引進100株阿拉比卡咖啡樹,並種植於臺北。 到了日治時期,日本人引進爪哇系咖啡試種成功,栽培於花蓮豐田、玉里等地。之後經過研究,在所有咖啡樹種中,臺灣的氣候環境,以阿拉比卡種咖啡表現最優秀,因此1927年全臺普遍栽培,目前也以阿拉比卡咖啡栽培最多。 臺灣咖啡產區可分成3大區: ● 高海拔產區:嘉義阿里山、雲林古坑石壁、屏東霧台(僅部分) ● 中低海拔產區:雲林古坑、臺南東山、南投國姓、臺中東勢及和平、彰化八卦山 ● 太平洋海風產區:花蓮、臺東 ▲ 經過繁雜的加工之後,咖啡果實才會變成咖啡豆。 常見的咖啡種 咖啡分為三原種系統,分別為:阿拉比卡咖啡、羅布斯塔咖啡、利比亞咖啡。 ● 阿拉比卡咖啡(別名:阿拉伯咖啡) 原產於東非衣索比亞南部的阿比西高原,現今沿海還有野生種。在許多國家皆有種植,佔全世界產量70-75%,同時也是臺灣最早引進、種植最多的咖啡。 阿拉比卡咖啡是出了名的好品質,在各系統中風味最佳,香味良好、味道均衡,市價也相對較高。 ● 羅布斯塔咖啡(別名:剛果咖啡) 原產西非剛果,佔全世界產量30%。本種咖啡對病蟲害抵抗力強,相較阿拉比卡咖啡更容易栽培,而且價格低廉。 特色是苦味強烈、酸味和香氣不明顯,通常做成即溶咖啡。 ● 利比亞咖啡(別名:賴比瑞亞咖啡) 原產於西非利比亞,產量少,除了少數生產國(蘇利南、利比亞、象牙海岸等)自己消費以外,其次為歐洲人才會飲用。 特色是苦味強烈、入口酸澀。 ▲ 重磅登場!臺灣第一個本土育成咖啡品種「台農1號」 聽了Mi爸的介紹,Mita覺得她對咖啡有更多的了解。她跟Mi爸說:「我也想喝咖啡,品嚐咖啡的味道!」 沒想到Mi爸立刻用身體把手裡的咖啡擋住,並朝Mita搖了搖手指。 「這可不行,對於兒童和青少年來說,攝取咖啡因會影響營養吸收,甚至會有心悸等副作用。所以等你長大一點,再來喝吧!」 ▲ 聞著咖啡香,Mita欣賞咖啡園風光。
咖啡小知識 咖啡果實又紅又亮,又被稱為咖啡櫻桃,採摘下來後加工處理,去除果皮、果肉等部分,再進行特殊發酵處理,變成「咖啡生豆」,之後再經過烘焙就成為「咖啡熟豆」。 一顆小小的咖啡豆,要經過很多步驟,才會變成我們飲用的咖啡喔!
資料來源: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 臺灣咖啡之介紹 發布日期:111-02-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