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牡蠣(夏天) 鴨稻(全年) 梨子(夏天) 溫室(全年) 螢火蟲 金麥浪 藍染(全年) 賞鯨 夏日蓮花盛開,Mita體驗坐大王蓮 野薑花(夏天) 六月份 芒種 滿滿莊稼,真是豐收好時節!農夫忙著割稻,白鷺鷥也趕來湊熱鬧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茉莉(夏天) 賞櫻花 賞桐花 金針花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紫錐花(夏天) Mita包粽子,把喜歡吃的料都包進去 竹筍(夏天) 夢幻的藍紫色繡球花 吃西瓜
聞著咖啡香 認識臺灣咖啡
facebook分享
 

  對工作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咖啡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無論是咖啡館還是便利商店,購買咖啡都非常容易。咖啡濃郁的香氣與苦澀,成為不少人開啟一天的方式。

咖啡已經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飲品。

▲ 咖啡已經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飲品。

  Mita的爸爸也是如此,尤其午餐過後,都會喝上一杯咖啡來提神,這讓Mita很好奇,「咖啡真的有提神的效果嗎?」Mi爸沒有立刻解釋,而是說起一個故事。

  傳說在西元6世紀時,有一位在衣索比亞高地的牧羊人發現,他的羊變得異常活潑且精力充沛,他覺得很奇怪,經過仔細地觀察才發現其中的祕密,原來是羊隻吃了一種紅色果實。他嘗試吃了以後,也覺得自己神清氣爽起來。漸漸地,這種紅色果實廣為流傳。

  Mi爸說:「這種紅色果實就是咖啡。經過現代研究,咖啡有一種特別的成分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也因此才有提神醒腦的功效。」

  Mita聽了恍然大悟,而且她還在Mi爸的故事裡,發現了一個亮點——衣索比亞,這是一個非洲國家。

  她立刻問Mi爸::「咖啡的原產地是不是在非洲呢?為什麼臺灣後來有了咖啡?」

臺灣咖啡的起源

  咖啡原產於非洲亞熱帶地區,最早發現於衣索比亞,在大航海時代由海運傳播到了全世界,成為了最廣泛的飲料作物之一。

這就是咖啡果實喔!

▲ 這就是咖啡果實喔!

  臺灣的咖啡樹最早是在西元1884年,由一位英商德記洋行的茶商,從菲律賓的馬尼拉引進100株阿拉比卡咖啡樹,並種植於臺北。  

  到了日治時期,日本人引進爪哇系咖啡試種成功,栽培於花蓮豐田、玉里等地。之後經過研究,在所有咖啡樹種中,臺灣的氣候環境,以阿拉比卡種咖啡表現最優秀,因此1927年全臺普遍栽培,目前也以阿拉比卡咖啡栽培最多。

  臺灣咖啡產區可分成3大區:

● 高海拔產區:嘉義阿里山、雲林古坑石壁、屏東霧台(僅部分)

● 中低海拔產區:雲林古坑、臺南東山、南投國姓、臺中東勢及和平、彰化八卦山

● 太平洋海風產區:花蓮、臺東

經過繁雜的加工之後,咖啡果實才會變成咖啡豆。

▲ 經過繁雜的加工之後,咖啡果實才會變成咖啡豆。

常見的咖啡種

  咖啡分為三原種系統,分別為:阿拉比卡咖啡、羅布斯塔咖啡、利比亞咖啡。

● 阿拉比卡咖啡(別名:阿拉伯咖啡)

  原產於東非衣索比亞南部的阿比西高原,現今沿海還有野生種。在許多國家皆有種植,佔全世界產量70-75%,同時也是臺灣最早引進、種植最多的咖啡。

  阿拉比卡咖啡是出了名的好品質,在各系統中風味最佳,香味良好、味道均衡,市價也相對較高。

● 羅布斯塔咖啡(別名:剛果咖啡)

  原產西非剛果,佔全世界產量30%。本種咖啡對病蟲害抵抗力強,相較阿拉比卡咖啡更容易栽培,而且價格低廉。

  特色是苦味強烈、酸味和香氣不明顯,通常做成即溶咖啡。

● 利比亞咖啡(別名:賴比瑞亞咖啡)

  原產於西非利比亞,產量少,除了少數生產國(蘇利南、利比亞、象牙海岸等)自己消費以外,其次為歐洲人才會飲用。

  特色是苦味強烈、入口酸澀。

▲ 重磅登場!臺灣第一個本土育成咖啡品種「台農1號」

  聽了Mi爸的介紹,Mita覺得她對咖啡有更多的了解。她跟Mi爸說:「我也想喝咖啡,品嚐咖啡的味道!」

  沒想到Mi爸立刻用身體把手裡的咖啡擋住,並朝Mita搖了搖手指。

  「這可不行,對於兒童和青少年來說,攝取咖啡因會影響營養吸收,甚至會有心悸等副作用。所以等你長大一點,再來喝吧!」

聞著咖啡香,Mita欣賞咖啡園風光。

▲ 聞著咖啡香,Mita欣賞咖啡園風光。

 

咖啡小知識

咖啡果實又紅又亮,又被稱為咖啡櫻桃,採摘下來後加工處理,去除果皮、果肉等部分,再進行特殊發酵處理,變成「咖啡生豆」,之後再經過烘焙就成為「咖啡熟豆」。

一顆小小的咖啡豆,要經過很多步驟,才會變成我們飲用的咖啡喔!

 

資料來源: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 臺灣咖啡之介紹

發布日期:111-02-22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我的學習單
春季植栽
二十四節氣
Mita漫畫
探訪農村
田園傳書香
市集走一回
夏季植栽
下載行事曆
季節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