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a家除了會喝咖啡以外,如果家裡來了客人,Mi爸、Mi媽也會泡茶招待他們,因此家裡的櫥櫃裡時常有著各式各樣的茶類,如綠茶、紅茶、烏龍茶、鐵觀音等,每一種茶的香氣、味道都不同。Mita偶爾也會跟著Mi爸、Mi媽一起品茗,清新淡雅的茶香,聞起來讓人心曠神怡。

▲ 臺灣有許多人都有飲茶的習慣。
雖然Mita喝過好多次茶,但對茶的製程一點也不了解,她很好奇平時喝的茶是怎麼來的,於是以「什麼都要嘗試」為座右銘的Mi爸,決定帶Mita體驗一日茶農的生活。
他們來到茶園,換上了全套的採茶裝備,有遮陽的花布和頭巾、防曬隔熱的袖套、防止割傷的手套,以及最重要的茶籃。一切準備就緒,就能開始採茶了!

▲ Mita體驗一日茶農。
茶園主人說:「每種茶類,要採摘的葉子都不一樣。」
比如綠茶是1心1葉或1心2葉,紅茶則是1心2葉;而部分發酵茶類,如包種茶、高山茶、凍頂烏龍茶、鐵觀音或紅烏龍等,會是1心3葉或對口芽3葉。
「這次我們要採的是1心2葉,採茶時要注意,茶菁的完整度,會影響茶葉製造的品質,所以在採摘時要十分小心,不能損傷葉片喔!」
原以為這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但Mita沒想到要在茶樹上找出1心2葉這麼困難。當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些,額頭已經汗如雨下,而隔壁的專業採茶人,已經迅速地摘了好幾個,一下子就把籃子裝滿了,並且繼續採茶。

▲ 不同茶種,採茶標準不同。
(photo / 茶業改良場-機械採茶之發展與重要性)
而這才只是茶農工作的一小部分,採收後的茶接著要送去製茶廠,按照茶類的不同,製作步驟也不太一樣。一般可以分成9個步驟,分別是:採摘、萎凋、發酵、炒菁、揉捻、團揉、解塊、乾燥、烘焙,但要注意不是每種茶類都有這9個步驟。
茶園主人說:「剛剛大家已經體驗過採茶了,接下來會帶大家參觀8個步驟。」
▲ 茶葉製造關鍵程序介紹
• 日光萎凋
藉由太陽日照讓茶葉發酵。
• 室內萎凋(含靜置、攪拌)
在室內進行,搭配攪拌促進發酵。
• 發酵
讓茶產生特殊的色、香、味
• 炒菁
又稱殺菁,藉由高溫破壞酵素活性,抑制茶葉發酵。
• 揉捻
利用機械破壞茶葉細胞,讓茶汁滲出附著在茶葉表面,這樣沖泡時味道比較容易出來;同時也能讓茶葉變成條狀。
• 團揉
主要目的是塑形,茶葉才會變成半球形或球形。
• 解塊
解開黏結的茶葉塊,讓茶葉散熱,才不會有悶雜味。
• 乾燥
利用高溫讓茶葉停止發酵,固定茶葉的味道品質。
• 烘焙
不同茶類會經烘焙程序提高茶葉品質,烘焙過後會有焙火香氣,顏色也比較深。

▲ 綠茶、烏龍茶和紅茶的製作過程
(photo / 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台)
每個步驟都不簡單,而且為了讓炒菁、乾燥等,製茶廠裡的溫度並不涼快,茶葉又不斷送來,每個製茶師傅都像陀螺一樣,忙得團團轉,十分辛苦。
最後茶園主人送了Mita一包茶,經過這次體驗,Mita喝茶的時候已經有了不同的感受,因為她知道茶包裡的每一個茶葉,都是經過茶農、採茶人、製茶師傅等不同人之手,才有如此獨特的香氣。
資料來源:茶業改良場
發布日期:1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