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螢火蟲 茉莉(夏天) 野薑花(夏天) 梨子(夏天)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紫錐花(夏天) 賞櫻花 夏日蓮花盛開,Mita體驗坐大王蓮 溫室(全年) 吃西瓜 夢幻的藍紫色繡球花 鴨稻(全年) 賞鯨 金針花 金麥浪 牡蠣(夏天) 賞桐花 六月份 芒種 滿滿莊稼,真是豐收好時節!農夫忙著割稻,白鷺鷥也趕來湊熱鬧 竹筍(夏天) 藍染(全年)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Mita包粽子,把喜歡吃的料都包進去
天然染料 染色植物筆記
facebook分享
 

  大自然裡有各式各樣的顏色,比彩虹還要豐富,讓我們的世界多采多姿。現在還有許多染料、顏料,能夠幫助我們將眼睛所見的顏色都記錄下來,甚至是染在紙張、布料上。

你知道古代人的布料都用什麼染嗎?

▲ 你知道古代人的布料都用什麼染嗎?

  身為好奇寶寶的Mita,今天在畫畫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古代人是怎麼取得染料的呢?」

  她跑去問Mi媽,但Mi媽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讓Mita仔細回想看看,搓揉植物葉子的時候,手指上除了留下植物的味道以外,有沒有沾上綠色汁液?拔桑葚的時候,手指是不是變成紫紅色了?在製作紅龍果麵包時,麵包變成了什麼顏色呢?

  「在這些生活細節裡,就藏有問題的答案。」

  聰明的Mita立刻領會,她興奮地說:「我知道了!古代人是不是從植物裡取得顏色的?」

  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果皮、種子等,都可以提取出色素作為染料,這些可以染色的植物被稱為「染料植物」,並很早被古代人所知道。在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古代遺址中,就發現古代人使用染料的痕跡。推算起來,植物染料的使用大概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

  Mita知道後瞪大眼睛,5,000年的時間比她想得還要久,同時她也好奇,「什麼植物可以用來染色呢?」

生活中很多植物都可以做為染料使用。

▲ 生活中很多植物都可以做為染料使用。

  Mi媽想了想說:「有非常多種,你吃的蔬果有不少也是染料植物。」

  運用不同植物的部位,染出來的顏色會不同。根據植物染出來的顏色,可以分為紅色系、黃色系、藍色系、紫色系、茶褐色系和黑色系等。

色系 植物(使用部位)
紅色系 茜草(根)、檳榔(果實)、樟樹(樹皮)、鳳凰木(樹皮)、相思樹(樹皮)、龍眼(樹幹)等。
黃色系

薑黃(地下莖)、山黃梔(果實)、石榴(果皮、枝葉)、洋蔥(外側鱗片)、楊梅(樹皮)等。

藍色系

山藍(枝葉)、木藍(枝葉)、龍船花(果實)、墨水樹(心材) 等。

紫色系

紫草(根)、桑(果實)、榕樹(果實) 等。

茶褐色系

柿子(果皮、果實)、薯榔(塊莖)、龍眼(枝葉)、荔枝(枝葉)、芒果(樹皮、樹葉)、茶(樹皮、樹葉) 等。

黑色系 胡桃(果實、樹皮)、柿子(樹皮)、栓皮櫟(樹皮)

  從Mi媽舉得例子中,Mita聽到了不少熟悉的植物,原來生活中真的藏有很多染料植物,而且數量超過數百種。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藍染植物山藍、木藍以外,在柿子盛產的新竹新埔,當地的居民將柿子作為染料,成立了柿染坊,發展柿染工藝,讓柿染布成為當地的特色。

薯榔是漁民、原住民常用的染料植物。(photo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

▲ 薯榔是漁民、原住民常用的染料植物。
(photo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

  此外還有一種很少人認識,但對漁民文化、原住民文化相關的染料植物「薯榔」,也是臺灣過去常用的染料植物。

  運用薯榔塊莖染出來的顏色從橘到深紅都有,通常用以染布、染紗線,以及染棉麻編織的網袋或魚網。染網袋、魚網,並不是為了好看,而是因為薯榔擁有豐富的單寧酸和膠質,染色後能加強纖維韌性,能讓網子更牢固。

薯榔染出來的網子 (photo / 文化部典藏網 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

▲ 薯榔染出來的網子
(photo / 文化部典藏網 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

  Mita越聽越覺得植物染的世界好有趣,「沒有想到植物染,除了顏色多變以外,還有其他用處呀!實在是太厲害了!」

 

資料來源:台北植物園主題館-染料植物介紹

發布日期:112-01-09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i玩魔法書
Mita好朋友
Mita漫畫
Mita愛卡拉
元氣料理
農業生活館
秋季植栽
桌布下載
農場趴趴走
歷史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