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螢火蟲 溫室(全年) 賞櫻花 彩葉芋(春天)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吃西瓜 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有五月雪的美稱 賞鯨 桑葚(春天) 金麥浪 藍染(全年) 鴨稻(全年) 盛開的木棉花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純白色的海芋在風中輕輕搖曳 金針花 賞桐花 盛開油菜花為大地鋪上一條金色的毯子 孤挺花(春天) 玫瑰(春天)
青團兩兄弟 草仔粿、艾粄
facebook分享
 

  Mita一早起床,發現餐桌上有三顆綠色大團子,仔細一看,原來是Mi媽從菜市場買回來的草仔粿,標誌性的綠色外皮,常出現在重大節日的供桌上,日常生活中也被當成小點心,是臺灣人極為熟悉的米食之一。

草仔粿是傳統米食之一。(photo / flickr lovesx拍攝)

草仔粿是傳統米食之一。(photo / flickr lovesx拍攝)

  一般草仔粿,外型扁平,約巴掌大小,內餡多是將蘿蔔切成絲,再加入豬絞肉、蝦米、乾香菇、紅蔥頭等其他食材,炒熟後包入綠色的糯米糰中,最後再放入電鍋或蒸籠中蒸熟即完成了。

Mita動手做草仔粿!

Mita動手做草仔粿!

  不過這僅僅是閩南地區的做法,在客家地區,有著類似「草仔粿」的食物,稱為「艾粄」。艾粄內餡分為甜、鹹兩種,甜艾粄有紅豆沙或蜜紅豆,也有人包綠豆沙;鹹內餡則和草仔粿很像,有蘿蔔絲、豬絞肉、香菇等,也因此常和草仔粿搞混。

鼠麴草被用來做成草仔粿。(photo / flickr mutolisp拍攝)

鼠麴草被用來做成草仔粿。(photo / flickr mutolisp拍攝)

  但如果仔細看草仔粿和艾粄會發現,兩者外皮顏色不太一樣,這是因為加入的草葉汁不同。草仔粿使用的是鼠麴草,味道清香,吃起來有淡淡的甘甜味;而艾粄使用的則是艾草,味道是濃烈不刺鼻的馨香味,而且艾草一年四季皆可生長。

艾粄外皮中加入艾草。(photo / flickr Winlai H拍攝)

艾粄外皮中加入艾草。(photo / flickr Winlai H拍攝)

  使用新鮮鼠麴草、艾草作外皮,首先需要將其洗淨,放入滾水中汆燙,去除苦澀味,接著泡入冷水中冰鎮,擰乾後放入果汁機打成汁液,最後過濾加入到糯米粉中混合,就會形成綠色的外皮。

  這樣將草汁液混入糯米糰而製成的食物,有一個統稱叫做「青團」,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周朝,古人會在寒食節食用,後來演變成時令點心。除了草仔粿、艾粄以外,中國江浙地區的青團子,也是青團的一種。

  青團子使用艾草或麥青汁做外皮,外型較圓,內餡有多數都是甜食,口味包括豆沙、蓮蓉、花生、芝麻等;鹹食則是肉鬆、蛋黃或是薺菜肉餡等,在臺灣比較少見,也因為多以甜食為主,常被認為是糕點類食物。

艾粄客家地區特有的飲食特色(photo / 國家文化記憶庫 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艾粄客家地區特有的飲食特色(photo / 國家文化記憶庫 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知道了草仔粿、艾粄的差異,下次吃的時候就可以跟家人、朋友分享,草仔粿、艾粄的綠色是來自哪裡,也可以比較這種食物的不同之處喔!

發布日期:111-09-01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元氣料理
農場趴趴走
下載行事曆
夏季植栽
著色畫
我的學習單
i玩魔法書
桌布下載
探訪農村
自然科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