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吃西瓜 螢火蟲 賞桐花 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有五月雪的美稱 賞鯨 彩葉芋(春天) 純白色的海芋在風中輕輕搖曳 桑葚(春天) 鴨稻(全年) 盛開的木棉花 玫瑰(春天) 盛開油菜花為大地鋪上一條金色的毯子 賞櫻花 四月份 穀雨 農夫忙著挑水灌溉,悉心照料茁壯中的水稻,孩子們也在田間嘻笑撈魚蝦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金麥浪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金針花 藍染(全年) 孤挺花(春天) 溫室(全年)
 
 
  璀璨澎湃的臺灣蘭花
  時光飛梭臺灣森林的模樣
  披荊斬棘,臺灣花卉閃閃發亮
  放大格局,活出神農的光采
  綠色奇蹟 平地森林
  歡喜過新年
  漁業與海洋的對話
  從產地到餐桌
  米,不再只是吃飯而已
  水中潑墨 游向世界
  全民都瘋狂 農旅真正夯
  健康農業四神湯 開啟幸福新「食」代

臺灣農業澎湃一百

米,不再只是吃飯而已

除了傳統米食印象,「米」現在也能製成各式糕點(本圖由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你吃過用米麵包、米鳳梨酥、米月餅嗎?你知道米也能用來洗臉嗎?現在,米不但能變成各種令人驚豔的糕點與用品,甚至吃喝玩樂都有機會遇上米,就連平日吃的米飯也變得熱鬧繽紛,不論品牌、口感或包裝,都讓人忍不住豎起大拇指!不過,米會有這麼多元的變化,其實是因為臺灣稻米消耗量的減少。

  臺灣每人每年消耗48公斤稻米,表面看來供需穩定,但實際上卻隱藏糧食危機。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場長王仕賢解釋:「因為飲食習慣改變,臺灣大量進口黃豆、小麥和玉米等外來糧食。」其中,小麥是麵包、饅頭、漢堡和麵食的原料來源,而黃豆和玉米則多被當作飼料飼養牲畜,以供應國人對肉類的攝取。「我們的外來糧食吃得多,本土糧食吃得少,一旦全世界出現糧食危機,糧食輸出國必然先照顧自己本國,這樣一來,臺灣的糧食可能面臨短缺。所以,多吃本土糧食,增加國內糧食產量,這對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關山鎮農會米國學校帶領遊客不僅吃米也玩米(本圖由農業易遊網提供)  不僅這樣,在「愛護地球資源」的全世界共識下,使用本地糧食,還可讓糧食不需飄洋過海,節省運輸能源,達到減少碳足跡的環保目標。換句話說,多吃一口臺灣米,不僅愛臺灣,也是愛地球的具體表現! 

  因此,為振興米食,許多專業團隊紛紛投入研究,希望以稻米代替小麥的方式,讓臺灣的稻米用量提升,不過,在技術上卻面臨到挑戰。王場長說:「小麥含有小麥蛋白,也就是麵筋,能讓麵包鬆軟有彈性。但稻米沒有這樣的成分,做出來的麵包,結構緊密紮實,口感吃起來像發糕。」也因此,早期研發用米磨製的米穀粉加入麵粉中,米穀粉的用量最多只能占30%,必須靠70%的麵粉結構,才能做出鬆軟的米麵包。

以80%純米製成的法式麵包(本圖由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不過今(100)年,臺南農改場歷經三個月研發,終於有了重大突破!他們挑選適合的稻米品種,透過調整米的配方,並加入適當的小麥蛋白,使米穀粉的比例提高到80%,做出來的麵包鬆軟可口。王場長開心說道:「這已經達到日本的技術水準了!」 

   米穀粉研發成功,增加各式米製糕點的可能性,不僅如此,米麵包還兼具小麥與稻米的營養成分,比起傳統麵包,營養價值更多樣且均衡。

  由於國際米價足足比小麥高兩倍,因此米穀粉要全面普及,仍有努力的空間。王場長表示:「坊間雖有米麵包,但售價較高。我們希望透過休閒體驗,鼓勵民眾到農村旅遊,順道品嚐米麵包、米鬆餅,希望能做到不輸日本人『一個月吃三個米麵包』的目標,提高本土米食的需求。」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元氣料理
農業生活館
二十四節氣
i玩魔法書
市集走一回
著色畫
秋季植栽
探訪農村
Mita愛卡拉
我的學習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