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筍口感脆甜,簡單料理就很美味喔!
變異才能吃的莖—茭白筍
mita趕鴨子下田吃害蟲
與鴨農遊,友善耕作
mita跟媽媽一起到超市挑萵苣。
餐桌萵苣家族 一次認識多種萵苣
甘蔗汁甜甜的,非常好喝。(photo ...
甘蔗甜如蜜 大自然的糖分儲藏者
丁香炒山蘇
洋蔥
希望廣場有屋頂不怕大太陽、下大雨,外面...
臺北希望廣場 當季蔬果週週買
丁采綸阿姨堅持種植高品質的雨來菇。
空姐雨來菇好食材 丁采綸負債也要分享
小朋友拿著採收的芒果。
南化芒果香 凝聚家鄉情
蚵的前世今生
我的媽媽種野蓮
每塊方巾的藍色都不一樣!
藍染工藝 傳統也能很美麗
農村好手藝~mita學編織
藺草編織~傳承農村技藝
行健村石頭厝
悠閒的午後,靜下心來泡壺好茶吧!
走訪茶鄉,亮點茶莊變身觀光景點(二)
我的無米樂
種子有著薄薄透明的翅膀
開花像火焰、種子裝翅膀~火焰木種子盆栽
它叫垂葉武竹,雖然名字裡有個『竹』,但...
叫竹,卻不是竹~垂葉武竹種子盆栽
挑選地瓜葉,選擇葉片完整,寬大、新鮮。
盆栽地瓜葉 扦插超好種
豆芽菜是豆科植物的嫩芽
簡單易上手 種出健康豆芽菜
里山是指由聚落、耕地、池塘、溪流與山丘...
抑制外來種蔓延的方法
黑鮪收穫
漁業衝擊
黃山雀
台灣的特有種鳥類
國土保育
黑面琵鷺攝影精選集
110年4月
當月份桌布-月曆版 期間限定
Mita版
110年4月份著色畫
Mita樂活之節能減碳篇
廟口埕
一隻遠從西伯利亞來的小白鶴,因迷航而意...
金美國小附幼與小白鶴邂逅的奇幻旅程
最喜歡在田裡捉金龜子的許語芮,可以從金...
與自然共舞,享受田間生態的許家三姐弟
老三靖諺貼心地主動去幫媽媽採龍鬚菜
阿里山小少年製茶 導覽 野炊 樣樣通
賴青松家門前的菜園租給年輕人種田,以菜...
穀東俱樂部,織夢的快樂一家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兒童網
農業知識入口網植物圖鑑
好客小學堂
小朋友知道糧食作物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重要的關係嗎?糧食作物提供大部分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無論是澱粉(米、麥)、蛋白質(大豆)和油脂(花生、芝麻等),都可以從糧食取得。我們可以不吃肉、少吃蔬果,但是絕對不能不吃五穀雜糧,另外各種食品像是麵包、麵條,還有媽媽炒菜用的沙拉油等,也全都是由糧食作物製作的,所以一旦糧食缺乏,物價也會上漲,由此可知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民國99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算出臺灣的糧食自給率為31.67%,什麼是糧食自給率?又為什麼臺灣的糧食自給率偏低?簡單來說,糧食自給率就是我們所吃的食物裡,有多少是臺灣自己生產的;而偏低的原因在於我們所使用的黃豆、小麥、玉米等雜糧大多都是從國外進口。
臺灣的耕地小而零碎,很難像國外運用大型農機耕作、降低成本;加上氣候條件對小麥及黃豆栽培難度較高,所以農民多選擇種稻、蔬果等作物,並藉由國際貿易買入大豆、玉米和小麥等雜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署長李蒼郎表示:「這在過去運費、氣候穩定時,沒有問題,但當油價上漲、氣候變動劇烈造成糧食價格上漲,糧食自給率偏低的影響便十分明顯。」
價格、產量拼不過人家,但臺灣雜糧也不是全盤皆輸。「沒有基因改造問題、加上新鮮,相較進口穀物有不同的風味。」不僅如此,願意花更多錢買本地雜糧的消費者,就是希望買到安全甚至有機的產品,加上更多重視安全與品質的農友,願意以友善土地的方式栽培,種植雜糧便成為近年農業生產的重要課題。
為提升糧食自給率,農委會持續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活化休耕地政策,李署長說:「過去為了要減少糧食生產過剩、培養地力,所以有休耕補助措施。現在正是釋出這些地力高的農地、給想務農卻又找不到地的青年耕種,讓更多青年能承租到農地,進而提高我國的糧食自給率。」
身處亞熱帶的臺灣在黃小玉等雜糧生產還是有許多先天限制,對於提升自給率到40%,也有很大努力空間。除了在政策上尋求解決方案,農糧署也著手開發像是「米穀粉」等替代麵粉的產品。李署長表示,米穀粉由稻米製成,將麵包中以20%的米穀粉取代麵粉,不但不影響成品口感,更增添麵包風味,如果全國的麵食有20%以米穀粉取代麵粉,一年將可減少20萬噸以上的小麥消耗;同樣的如果每個人能多幾餐以飯為主食,也能達到減少麵粉使用的效果。因此,除了農政單位積極提升糧食自給率,大家也要多吃國產雜糧與糧食,一起為提升糧食自給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