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鴨稻(全年) 溫室(全年) 賞鯨 賞桐花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賞櫻花 螢火蟲 玫瑰(春天) 金麥浪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桑葚(春天) 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有五月雪的美稱 藍染(全年) 彩葉芋(春天) 盛開油菜花為大地鋪上一條金色的毯子 金針花 吃西瓜 四月份 穀雨 農夫忙著挑水灌溉,悉心照料茁壯中的水稻,孩子們也在田間嘻笑撈魚蝦 盛開的木棉花 純白色的海芋在風中輕輕搖曳 孤挺花(春天)
 
牧草資源

  牧草是草食動物最基本而且最經濟的每日糧食,品質優良的牧草可提供動物所需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與能量;除此以外,牧草栽培對環境的水土保育、土壤改良以及生態維護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慎選品種以及建立栽培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臺灣地區由過去引種、選拔及推廣結果,種植生產之主要牧草品種包括禾本科及豆科,依栽培時間來分,各有長期(多年生)及短期(一年生)二大類。禾本科如盤固草、狼尾草、尼羅草、青割玉米、蘇丹草等;豆科如苜蓿草、埃及三葉草等。

牧草  長期牧草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主,依給飼時間以及處理過程的不同,分為「放牧用」、「青割用」、「青貯用」和「乾草用」。「放牧用」的牧草不需收割,由動物直接採食;「青割用」的牧草則是經過青割後,新鮮給飼;「青貯用」的牧草在青割後,即置入青貯容器中貯放待時機再利用;而「乾草用」的牧草在青割後則需要經過晒乾再待時機利用。

 短期牧草的種植時間短,品種多依種植地區氣溫及環境而選擇,北部及花蓮地區之冬雨區,為冬季裡作,可種植燕麥、黑麥草或豆科植物等種類;中南部等較為溫暖的地區,多為輪作、春作或秋作,輪作可種植青割玉米、蘇丹草或豆科植物,春作或秋作則可選擇青割玉米或燕麥等植物。

 臺灣地區牧草種植面積較大者,為盤固草、狼尾草、尼羅草及青割玉米等種類。民國 94 年國產牧草的總產量,約占國內草食動物芻料年總需求量之 46 %,進口的乾草量亦約占需求量之 46 %,其餘則為其他種類牧草及農作副產物,如高粱酒粕、啤酒粕、毛豆藤、花生藤及綠肥用埃及三葉草等。

 下面介紹兩種臺灣的主要牧草。

盤固草分布圖 盤固草 Digitaria decumbens Stent.

英名: Pangola grass

 盤固草是臺灣目前生產乾草的主要牧草種類,原產於非洲。目前臺灣種植的主要品種為 A254 品種,民國 46 年由菲律賓引入臺灣,經過馴化後,自民國 60 年至今仍為我國主要的牧草品種。由於其具有匍匐莖,每節可生根,因此利用其莖苗即可栽培。

    盤固草是多年生的熱帶牧草,對土壤適應性廣,喜愛高溫多濕及長日照的氣候,種植時間為每年約 3 ~ 9 月間,盛產期在春夏季,待最大葉領高度 60 ~ 80 公分時進行青割,每年可收割 3 ~ 5 次,可供給青飼及調製乾草、青貯料或半乾青貯料。乾草每公頃年產量約 20 ~ 25 公噸。民國 94 年全國盤固草種植面積為 3,746 公頃,總產量約 28 萬 4 千公噸。

盤固草

 


狼尾草分布圖 狼尾草 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

英名: Napier grass, elephant grass

別名:象草

  狼尾草原產於非洲,適合溫熱的氣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自民國 49 年起,開始對狼尾草 A26 、 A68 、 A71 …等多種品系進行研究,經過產量、品質及動物試驗後育成,於民國 80 年完成狼尾草臺畜草一號命名,民國 85 年完成狼尾草臺畜草二號的命名。

  狼尾草臺畜草一號適應性廣,植株成熟高度約 180 公分,抗倒伏,屬於矮生型。葉片多且光滑無毛,植株老化慢,青割後再生迅速,加上抗病蟲害,不需要噴灑任何農藥,是高品質的牧草品系之一。鮮草產量每年每公頃平均約 180 ~ 200 公噸,乾物每年每公頃產量平均約 35 ~ 45 公噸。

 

 

狼尾草  狼尾草臺畜草二號葉身毛茸少,為直立型。此品系牧草每叢分檗 20 ~ 30 枝,生長勢強,持久性長,開花期晚,適合機械採收,可青割供新鮮給飼,或調製青貯料。每年每公頃鮮草產量平均約 275 公噸,乾物產量則約 50 公噸。臺畜草二號所製成的青貯料品質良好,適口性佳,用以飼養泌乳牛,每日每頭泌乳牛產乳量可增加 1 ~ 1.5 公斤。由於飼養成效良好,目前政府已於花蓮縣瑞穗鄉建立全年芻料穩定供應模式。民國 94 年全國狼尾草種植面積為 2,583 公頃,總產量約 39 萬 9 千公噸。

資料來源
台灣的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農林漁牧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發行、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製作)

最後更新時間:110-02-05 人氣指數:37264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春季植栽
季節旅遊
農業生活館
i玩魔法書
Mita愛卡拉
夏季植栽
秋季植栽
自然科學館
探訪農村
我的學習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