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螢火蟲 鴨稻(全年) 金麥浪 溫室(全年) 玫瑰(春天) 純白色的海芋在風中輕輕搖曳 賞鯨 彩葉芋(春天) 盛開的木棉花 桑葚(春天) 孤挺花(春天) 藍染(全年) 賞桐花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賞櫻花 金針花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盛開油菜花為大地鋪上一條金色的毯子 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有五月雪的美稱 吃西瓜
 
生物 環境 人文 主題探索館
回到Mita萬花筒
農漁民生活休閒旅遊趣味鄉土
飛魚的文化

 飛躍於臺灣東海岸太平洋的飛魚,長久以來和生活於東海岸地區的人們形成了「互利共生」的互動關係。蘭嶼達悟族人的飛魚祭已成為國際知名的臺灣特色之一,不過,除了達悟族外,臺東、花蓮的阿美族人亦有飛魚祭典,另外墾丁以及綠島也有飛魚季活動。飛魚的到來,不僅為東海岸居民帶來了食物,也創造了獨特的飛魚文化,創造了重要的觀光資源,帶來更加豐厚的經濟收益。 01.jpg

  飛魚是一群生活於熱帶及亞熱帶、有洄游習性的魚類,之所以被稱為「飛」魚,是因為這類魚躍出水面時彷彿在飛翔,因此而得名。臺灣常見的飛魚身體呈紡鐘形,胸鰭特別發達且長,鰭條間僅有薄膜相連,卻沒有肌肉和骨骼支撐,演化近似鳥類的翅膀。這種胸鰭不像鳥類具有鼓動空氣使身體向上提昇的能力,僅有滑翔的功能。這是飛魚在生存競爭的天擇壓力下,所演化出來的適應方式,當牠們被掠奪者包括鬼頭刀、鰹魚、旗魚、黑鮪魚…等魚類追逐時,即可以這項「飛」的技能逃出「魔掌」。

  全世界的飛魚共有 8 屬 52 種,出現於臺灣的有 4 屬 21 種。每年 3 、 4 月間隨著海水溫度升高,這些飛魚會跟著黑潮成群洄游到臺灣南部的屏東、恆春以及臺東、花蓮等東部海域; 6 ~ 7 月間則出沒在龜山島、彭佳嶼等海域。

 捕捉飛魚的漁具隨不同時期、地區而異,早期捕捉飛魚的方式為使用流刺網,恆春一帶的漁民發展出追逐網方式,而蘭嶼、花蓮和臺東的原住民則以焚寄網為主,有時也會使用定置網,並用編織的草席收集飛魚卵。不同的漁法各有其優、缺點,例如焚寄網漁業有一網打盡所有大小飛魚的能力,追逐網漁業則需要善於游泳的人協助捕撈,作業時間也受限於天候溫暖的季節。不僅捕魚的方式隨著各地不同的生活型態而有所改變,而依據各類飛魚的特性,各地區逐漸發展出各自獨特的飛魚文化。

飛魚  飛魚對於臺灣有著重要的經濟貢獻,是臺灣漁業重要的一部分。而達悟族、阿美族以及屏東地區漁民對飛魚的重視,更使得當地的飛魚祭典衍生出重要的文化意涵。近年來,屏東縣政府與恆春區漁會合作舉辦「墾丁飛魚祭」,以當地旅遊和傳統的捕飛魚漁業,配合海洋生物博物館的生態展示,規劃出一系列漁業體驗活動,包括「遊艇賞飛魚」、「飛魚料理」等觀光行程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遊玩,促進當地的觀光旅遊業發展,成為新興的漁業風貌。

 飛魚是食物鏈底層的動物,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為主食,協助海洋生態系維持穩定,是臺灣非常重要的生態資源。但在經濟壓力與觀光榮景之下,飛魚資源亦與其他經濟魚種一樣,不可避免的須面對「資源永續利用」的難題。以飛魚卵為例,短期內大量採收飛魚卵,雖然可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但就長遠來說,這等於中斷了飛魚群繁殖的機會,使其無法產生新個體,進而導致整體飛魚族群數量的降低。近年來,飛魚季活動頻頻登上媒體版面,促使漁民過度捕捉飛魚,忽略了永續性經營,在在影響飛魚在臺灣的生存發展。有鑑於世界各國重要漁業逐漸式微消失,對臺灣深具文化意義的飛魚,更應該進一步規劃保育。

臺灣各地的飛魚文化

蘭嶼達悟族

  蘭嶼島有「飛魚的故鄉」之稱。蘭嶼的達悟族人靠海維生,飛魚被認為是天神所賜予的食物,因此深深融入族人的海洋文化中。達悟族人的宗教、生活作息與社會組織,都以飛魚的汛期為曆法基準。達悟族人將ㄧ年分為三大季節,即飛魚季節(春季)、農業季節(夏、秋飛魚終了期)與製造節(冬季沒有飛魚時),三大季節的分界點為 7 月初宣告飛魚捕撈季節結束的「大船召魚祭」,以及 11 月初向天神奉獻祈禱的日子 ─ 「祈年祭」。在三個季節中,每季皆有生產和祭祀活動,但其中最重要的就屬飛魚季節。

 飛魚季節從 3 月初祈求飛魚豐收的祭典開始,至 8 月前舉行「大船召魚祭」宣告飛魚捕撈季節結束之間,均是撈捕飛魚的時間。一開始,達悟族人會先以火炬吸引飛魚,再用網具捕捉,使用焚寄網捕魚,直到飛魚季的下半兩個月,開始使用飛魚追逐網。達悟族人會將捕獲的飛魚曬製成飛魚乾,用鹽日晒法白天將飛魚掛在魚架上曬太陽,到了晚上則用爐子加以燻乾。

臺東、花蓮阿美族

 對於居住在東海岸的阿美族人而言,飛魚是最重要的海洋獵物。阿美族人利用飛魚的趨光性,在夜間以探照燈照射使飛魚聚集,再利用弧形漁網捕捉,此為焚寄網法,與達悟族人的漁法類似。

 每到了飛魚季節,花蓮與臺東的阿美族部落幾乎是全體動員,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捕捉,另外則負責處理。阿美族人處理漁獲的方式,以燻烤為主。飛魚經剖開去除內臟後,先浸泡鹽水數小時,再將魚體置放在無煙的木炭火上緩緩燻乾。有時為了增加風味,阿美族人會於炭火上夾上ㄧ層月桃梗或牧莖,將植物香味燻入魚肉中。

墾丁、綠島飛魚季

 恆春漁民捕捉飛魚亦有多年的歷史,後壁湖漁港是捕飛魚的主要基地,以鵝鸞鼻外海為捕魚區。作業時間主要在黎明,捕捉方式則多採用追逐網法。

資料來源
台灣的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農林漁牧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發行、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製作)

最後更新時間:110-02-17 人氣指數:34487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季節旅遊
Mita好朋友
春季植栽
探訪農村
秋季植栽
夏季植栽
農業生活館
Mita愛卡拉
冬季植栽
田園傳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