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螢火蟲 金針花 孤挺花(春天) 金麥浪 玫瑰(春天) 盛開油菜花為大地鋪上一條金色的毯子 彩葉芋(春天) 桑葚(春天) 藍染(全年) 鴨稻(全年) 賞鯨 四月份 穀雨 農夫忙著挑水灌溉,悉心照料茁壯中的水稻,孩子們也在田間嘻笑撈魚蝦 溫室(全年) 純白色的海芋在風中輕輕搖曳 盛開的木棉花 賞桐花 吃西瓜 賞櫻花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有五月雪的美稱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目前位置:首頁 / 趣味鄉土諺語
 
:::趣味鄉土諺語
月曆
2024.8月 立秋 | 處暑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上個月       下個月
依月份彙整
月份節氣名稱
2024.12月 大雪 | 冬至
月份節氣名稱
2024.11月 立冬 | 小雪
月份節氣名稱
2024.10月 寒露 | 霜降
月份節氣名稱
2024.9月 白露 | 秋分
月份節氣名稱
2024.8月 立秋 | 處暑
月份節氣名稱
2024.7月 小暑 | 大暑
月份節氣名稱
2024.6月 芒種 | 夏至
月份節氣名稱
2024.5月 立夏 | 小滿
月份節氣名稱
2024.4月 清明 | 穀雨
月份節氣名稱
2024.3月 驚蟄 | 春分
月份節氣名稱
2024.2月 立春 | 雨水
月份節氣名稱
2024.1月 小寒 | 大寒
24節氣示意圖
  八月  
本月節氣諺語與故事
立秋                    處暑
豐歉歌

立秋無雨最堪悲

 

萬物從來只收半

 

處暑若逢天下雨

縱然結實也悲憂
本月大記事
節慶日期 節慶名稱
農曆七月七日 台南開隆宮七娘媽生
農曆七月十五日 恆春搶孤
農曆七月 基隆中元祭
農曆七月十八日~七月二十日 新埔義民節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 頭城搶孤
國曆八月十五日 三地門排灣族豐年祭
國曆八月十五日 霧台魯凱族豐年祭
國曆八月 吉安阿美族成年祭
國曆八月 台北中華美食節
當月經濟作物

水稻(二期)、意苡、粟、秋茶

當月水果

葡萄、芒果、荔枝、釋迦、柚子、柿子、水蜜桃、高接梨、百香果、酪梨、李子、紅龍果、嘉寶瓜、菠蘿蜜、龍眼、無花果、麵包樹、西印度櫻桃、栗子、紅棗、蘋婆、油甘、安石榴、馬拉巴栗、紅毛丹

傳統習俗

鬼門開了

農曆七月初一是民間信仰中開「鬼門」的日子,陰間的孤魂野鬼也「放暑假」了,可以到陽間來遊蕩一個月。

如何安度農曆七月

農曆七月是大家俗稱的「鬼月」,這個月通常是諸事不宜。不可以搬家、結婚、動土、施工,孕婦的澡盆不可以放在戶外,晾在戶外的衣服要在天黑前收進來,不可以玩水,晚上不可以吹口哨、笛子、蕭……等。

另外,拜好兄弟不可以用鳳梨(旺來),也不可以將香蕉、李子、梨子這三種水果合起來一起拜,因其諧音為「招你來」,都有招來好兄弟的意思。

七夕

中國情人節

七夕這天,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讓這天多了一份浪漫的氣息。

故事中的女主角——織女是一位善於女工、手藝精巧的女子,所以,傳統在七夕這天,許多女子除了希望能擁有一段美麗的戀情之外,也基於希望能像織女般手巧,漸漸發展出「乞巧會」的習俗。

乞巧節

相傳,類似乞巧會的風俗早在漢代便已出現,當時的女子在七夕夜對著月亮,看看誰的線先穿過針孔,便是「得巧」。

民間較常見到的乞巧方式是:在七夕的晚上,在月下設置香案,桌上放著針線、鮮花、瓜果、水粉等,並供奉著牛郎織女像,祈求能才貌雙全、女紅精進,然後拿著針線在月下做出穿針引線的動作,藉此能擁有類似織女的好手藝,同時將供奉後的水粉、鮮花灑向空中,讓水粉能落在臉上,如此一來,才會有織女般的姣好容貌。

織女也是許多女子心中學習的對象,由於織女善編織,所以,每至七夕,許多女孩子便會拿一碗水放在戶外,經過一天的風吹日曬,水面上自然會有一層薄沙,然後將平日所用的針輕放在水上,針會因薄沙而浮起,如果這時水底的針影是呈現出雲朵、花草、鳥獸或細直如針的影子,便是「乞得巧」,如 果水底的針影像槌子一般的粗或彎曲不成形,表示丟針的女子可能手藝不精囉!

另外,相傳楊貴妃那個時代,許多宮女以瓜果來祭拜織女,如果夜裡有蜘蛛在瓜果上結網,表示該女子已經「得巧」,有的則是在七夕時將蜘蛛放進小木盒裡,隔夜打開,蜘蛛所結的網若又密又整齊,表示該女子已經「乞得巧」,蜘蛛網若稀疏,則尚未乞巧。

當然,這些習俗應該是運氣與趣味的成分居多,好好認真學習,才是正途。

做十六歲

成年禮,是許多民族都有的習俗,表示孩童已長大成人,必須自立自主,不再是懵懂無知的小孩。

在 台灣,各地也有不同的成年禮習俗,其中,僅流傳在台南的「做十六歲」則是歷史相當悠久的成年禮俗。做十六歲這個習俗和牛郎織女有關,相傳天帝有七名女兒, 織女則是老么,後來織女因和牛郎相戀而忘卻本分,天帝一怒之下便強迫兩人分開,但他們膝下的一對兒女總不能無依無靠,於是就由織女的六個姊姊代為照顧。所 以民間便認為「七娘媽」是小孩子的守護神,當小孩子周歲之後,便由母親或家中女輩抱到廟裡,做為七娘媽的義子或義女,這時會將古錢或符令裝入紅布袋中,繫 上紅線,掛在嬰兒頸上,這就是「掛貫」。當孩子年滿十六歲時,就要到廟裡感謝七娘媽的照顧,這就是「做十六歲」的由來。

「做十六歲」大多在七夕這天進行,家長會帶著年滿十六歲的孩子到廟裡還願。由於七娘媽是女神,做十六歲的祭品除了牲禮、雞酒、油飯、麵線、四果之外,信徒們還會準備鏡子、梳子、胭脂、水粉、針線,以及鳳仙花、玉蘭花等,送給七娘媽妝扮。

此外,父母 還要準備「七娘媽亭」,這是一種利用竹條和紙所糊成的三層紙亭,由上而下分別為「蓬萊亭」、「百子亭」、「七媽殿」,這都是七娘媽的住所。祭拜過後,小孩 必須先鑽過七娘媽的供桌,再從父母所舉起的「七娘媽亭」下左右各鑽三圈,這時便能拿下小時候所求的紅布袋,成為「脫貫」,最後再將「七娘媽亭」燒給七娘媽 使用,整個儀式就算完成。

中元普渡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也是「三界公」中的地官大帝的生日。

這天也是佛教的「盂蘭盆會」。「盂蘭」是印度語,是倒懸 救急器的別名,相傳這是目連的母親因為生前浪費,死後被打入餓鬼道中,目連為了救母,便依佛令作孟蘭盆,將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以供養十方大德。

普渡

由於農曆七月鬼門開,各地無不以豐厚的祭品奉祀「好兄弟」,希望能撫慰這群好兄弟,並輪流舉行普度,甚至從初一普到月底。後來政府為提倡節約,將普度的日期集中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一起舉行。

起燈腳

農曆七月時,各地司廟會在廟前豎立燈篙,稱為「起燈腳」,希望藉此告知周遭好兄弟能來此享用祭品,不過,燈篙的高度並非隨意設置,而是取決於廟宇本身能力,以免屆時無力招待,反招致災難。

放水燈

至於水裡的孤魂野鬼呢?人們會將「水流燈」放入流水中,希望藉此引請溺死的好兄弟至陽間,稱為「照冥」。

水燈分為水燈頭與水燈排兩種,水燈頭又分為圓形燈和紙屋型,前者通常是由寺廟所製作,放在流放的最前頭,後者則多由主持祭典的「斗燈首」所持有,放在圓形燈之後。

水燈頭 的造型相當多,有的只在上放置燭火,有的則有寺廟、蓮花等造型;至於水燈排,通常做成長四至五丈、寬約丈餘的筏型,多用木頭組成,上面則分為數十格,每格 中都懸吊著一盞燈,這種大型的水燈排需要眾人一起扛起才有辦法前進,在深夜中前行,炫亮的燈光相當引人注目,也希望能普渡更多的好兄弟。

父親節

八月八日父親節是台灣特有的節日。因為一直以來都只有母親節,而沒有父親節,於是就將就著「八八」的諧音,以八月八日為父親節。


鬼門關了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鬼門要關了,所有的好兄弟都要回陰間去。

鐘馗押孤

鐘馗,民間俗稱「鬼王」。相傳鐘馗是唐朝時候的人,赴京趕考後終於考上狀元,但殿試時,皇帝卻嫌他面容醜惡,鐘馗一氣之下,自殺身亡。皇帝感嘆英才因自己一時偏念而早逝,於是封他為「驅魔大神」,負責斬妖除魔。

也由於鐘馗的身分特殊,所以,每年中元普渡結束,也就是鬼門即將關閉之時,便會請出鐘馗,進行「押孤」,所謂的「押孤」,便是將留在人世間的好兄弟全部帶回陰間,而這重

責大任也只有鬼王鐘馗得以堪任。「押孤」是由人扮鐘馗,使用雞冠血、鴨嘴血來赦點,這是因為雞冠血屬陽,鴨的諧音「壓」,所以可用來押制孤魂野鬼。由於這個儀式的現場煞氣較重,所以一般人總會走避,以免被煞到。

另外,地方廟會熱鬧時,各庄頭都會搬戲酬神,若 當地從未做過戲,或是新製戲棚,開戲前必須經過「跳鐘馗」這項儀式。庄頭必須準備新草蓆、白公雞、酒、壽金等物品,由戲班的老生扮成鍾馗,身掛白條狀的紙 錢,手持劍來進行「祭煞」,進行時,鐘馗還須咬破白雞的雞冠,抓起白雞,用雞血來畫符,並將雞血灑在戲棚的各個角落,之後則以口含酒,噴灑四處,並拿起草 蓆摔四角,棚外則鑼鼓齊響、鞭炮齊放,藉此祈求日後的演出順利,四境也能平安無事。

資料來源

資料改寫自國歷台灣歷史博物館、遠足文化共同出版「臺灣生活圖曆」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歷史文化館
元氣料理
自然科學館
Mita愛卡拉
夏季植栽
著色畫
市集走一回
Mita漫畫
秋季植栽
季節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