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金麥浪 藍染(全年) 夢幻的藍紫色繡球花 竹筍(夏天) 紫錐花(夏天) 螢火蟲 賞鯨 吃西瓜 賞桐花 茉莉(夏天) 夏日蓮花盛開,Mita體驗坐大王蓮 溫室(全年) 梨子(夏天)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Mita包粽子,把喜歡吃的料都包進去 鴨稻(全年) 牡蠣(夏天)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金針花 六月份 芒種 滿滿莊稼,真是豐收好時節!農夫忙著割稻,白鷺鷥也趕來湊熱鬧 野薑花(夏天) 賞櫻花
夏日涼伴 最佳「筍」友
facebook分享
 

  傍晚時,Mi媽在廚房裡準備一家人的晚餐,陣陣的飯菜香味,讓Mita的肚子忍不住咕嚕咕嚕地叫,她摸著餓扁扁的肚子,有氣無力地問:「什麼時候可以吃晚餐呢?」

  才剛說完,Mi媽就端著涼筍沙拉、筍炒四季豆、筍乾控肉以及Mita最喜歡的香菇筍仔飯和竹筍蛤蜊香菇雞湯從廚房裡走出來。Mi媽擦了擦手,對直流口水的Mita說:「洗洗手,可以吃飯囉!」

  看著滿滿一桌的竹筍料理,Mita說道:「哇、是竹筍大餐耶!是不是到了竹筍生產的季節了?」

-清蒸去殼再切塊,淋上美乃滋,就是鮮筍沙拉。

▲ 清蒸去殼再切塊,淋上美乃滋,就是鮮筍沙拉。

  慢悠悠走過來的Mi爸笑著回答:「Mita說得對,不過還差了一點。臺灣不是只有夏天才有竹筍,而是一年四季都有,因為竹筍品種不同,產季時間略有差別。粗略來說,春天有桂竹筍、劍竹筍、孟宗春筍,冬天有孟宗冬筍和部分的箭竹筍,而夏天則有麻竹筍、綠竹筍和烏腳(烏殼)綠竹筍。今天的料理,就是媽媽用這三種竹筍完成的,是不是很厲害。」

  Mi爸才說到一半,Mita的肚子又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Mi媽笑著說:「好了,先坐好。我們邊說邊吃吧!」

  竹筍,又被稱為「竹萌」、「竹胎」,是竹子新生的嫩芽,可以說是竹子的小baby。廣佈在熱帶、副熱帶或暖溫帶地區,又以亞太地區數量最多。在生活周遭,時常可以看見竹製品,如竹桌、竹椅、竹扇子。新鮮的竹筍吃起來清脆爽口,清炒、煮湯或汆燙,不用太多調味料,就能嚐出甘甜鮮美的味道。如果再曬乾、醃製保存,鹹酸的滋味配著飯吃剛剛好。

  Mi爸夾起筍乾,說:「今天餐桌上的主角,麻竹筍、綠竹筍還有烏腳(烏殼)綠竹筍。它們在外形、味道和應用上都不太一樣。Mita能夠分辨它們的特徵嗎?」

  Mita回答:「我不太確定,但我知道綠竹筍彎曲,就像牛角一樣!」

  Mi爸說:「說對了!」

麻竹筍是筍界大哥大。

▲ 麻竹筍是筍界大哥大。

麻竹筍

  麻竹筍產期為4-10月,主要產地在臺中大坑、太平,南投埔里,雲林古坑等地區。外型為直立圓錐型,外皮無毛,為黃綠色,重量可超過3公斤以上,是筍界中的大哥大。常被加工製成筍乾、筍絲。長大後的麻竹,竹桿可是竹筒飯的材料,葉子也能拿來包粽子,好處非常多。

綠竹筍外形就像牛角一樣。

▲ 綠竹筍外形就像牛角一樣。

綠竹筍

  綠竹筍產期為3-10月,5-7月為盛產期,主要產地在新北市。外型彎曲,外殼為淡黃色。常以鮮筍販賣,以清蒸、涼拌作成沙拉食用,也可以製成筍乾、筍罐頭外銷。由於綠竹筍在曬過太陽後,筍尖會變成綠色,彷彿帶上一頂綠帽子,因此臺語稱為「出青」。這時的綠竹筍味道會偏苦,在選購時要多注意。

烏腳綠竹筍的外殼為黑綠色,第一次看到的人可能會嚇到。

▲ 烏腳綠竹筍的外殼為黑綠色,第一次看到的人可能會嚇到。

烏腳(烏殼)綠竹筍

  烏腳綠竹筍產期在2-9月,主要產地在雲林。外型為直立圓錐狀,顏色為淺綠黑色,表面有黑色絨毛,加上口感可媲美綠竹筍,因此稱為烏腳綠竹筍。食用上以冷盤、清炒、燉湯皆很適合。

  Mita捧起碗,喝了一口清甜的竹筍湯後,說道:「原來竹筍有那麼多種呀。我都沒有注意過。」

  「因為我們比較常看到處理好的竹筍,所以對它的外型會比較陌生。如果想要更認識竹筍的話,Mita要不要去採竹筍?」

  「我要、我要!」

以筍刀砍下竹筍。

▲ 以筍刀砍下竹筍。

  Mi爸說:「挖採竹筍可不簡單,不僅要趁太陽還沒出來時出門挖採,而且還要有技巧。以麻竹筍、綠竹筍來說,首先要拍打土面尋找竹筍,如土面有隆起、鬆動或裂開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有竹筍了。有經驗的農夫,一眼就能從竹子生長方向,猜到有無竹筍了。找到竹筍後,要撥開上面的覆蓋物,並從竹筍由粗轉細的地方,一刀砍下,再把土壤覆蓋回去。採挖的過程,要小心不要傷到地下莖,因此會盡量不使用鋤頭。」

  Mita興奮地說:「聽起來好有挑戰性!爸爸我們時候要出發呢!」

  Mi爸說:「先吃完飯,再慢慢規劃我們的採筍之旅吧!」

Mita 帶著炭狗走入竹林中挖竹筍。

▲ Mita 帶著炭狗走入竹林中挖竹筍。

資料來源:綠竹筍主題館

延伸閱讀:i玩魔法書 竹筍

發布日期:108-05-27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活動花絮
i玩魔法書
季節旅遊
春季植栽
歷史文化館
探訪農村
田園傳書香
我的學習單
自然科學館
秋季植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