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桑葚(春天) 賞桐花 溫室(全年)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賞櫻花 金麥浪 藍染(全年) 彩葉芋(春天) 盛開油菜花為大地鋪上一條金色的毯子 吃西瓜 螢火蟲 孤挺花(春天) 純白色的海芋在風中輕輕搖曳 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有五月雪的美稱 金針花 賞鯨 鴨稻(全年) 盛開的木棉花 玫瑰(春天)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生物 環境 人文
 
回到Mita萬花筒
植物達人動物達人
賽夏編織達人朵細‧馬幸

  從桃園縣復興鄉的泰雅部落嫁到南庄鄉東河村的賽夏部落,朵細‧馬幸(徐年枝),做的不是傳統的泰雅族編織,而是從賽夏族的傳統編織延伸而成的創新產品,不論是現代的手機袋或實用的零錢包,朵細運用賽夏傳統圖騰與色彩編織出的不僅是無止盡的創意,更是文化的傳承。 

  在原住民九族中,泰雅族的編織色彩鮮豔,非常知名,女孩子幾乎從小就被訓練做編織工作。朵細回憶自己小時候上學都要帶著鈎針與棒針,往往邊走路去學校,邊處理苧麻線,為的是可以用這純手工製的線,到平地換零用錢,然後買一件自己想要的毛衣。 

  事實上朵細對於編織的記憶其實不是很好。不僅沒有耐心處理亂成一團的苧麻,小時候還曾因為自己編織的布不夠工整,常被母親責罵,後來就興趣缺缺不想學編織。17歲就嫁到賽夏族部落的她,萬萬沒想到自己50幾歲之後,卻以編織獲得包括臺灣手工藝研究所、中華汽車舉辦的多項編織比賽的獎,甚至還曾受邀到總統府參展,並且樂在其中。 

  正式學編織的時候,朵細已經53歲了,1994年當南庄鄉公所的承辦人告訴她可以報名參加在屏東原住民文化園區的研習營時,她非常訝異。因為研習營的年齡限制是35歲,因其他縣市名額沒有滿,才讓53歲的朵細有機會接觸編織的課程。從怎樣把苧麻原料製作成可以編織的線開始,一切從頭學起,兒時的記憶一霎那間湧入腦海中。 

  學成回家後,朵細開始嘗試編織賽夏族傳統祭典用的服裝,因家中沒有傳統服裝,她還跟隔壁鄰居借,而當時人類學研究者胡家瑜教授也提供了不少珍貴的照片讓她參考,她才慢慢摸索出製作的訣竅,除了傳統圖騰外,甚至開始自創圖案。1996年朵細正式成立了瓦祿工作坊。「瓦祿」是東河的賽夏族稱呼,也泛指蜂蜜與糖果。 

  由於賽夏族傳統編織的用色只有黑色、白色與紅色,白色代表光、紅色代表大地、黑色代表黑暗,另外一個說法是白色表示堅持與單純,黑色表示懺悔或不做虧心事,紅色則代表奔放與熱情、強壯。儘管創意因色彩稍稍受限, 然而在朵細的巧思之下,零錢包、印章袋、手機袋等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紛紛出爐。在女兒的鼓勵下,朵細製作的小錢包參加臺灣手工藝研究所1999年臺灣生活用品評選暨展覽獲得優選,此外,其他的獎項如2000年臺北原住民工藝設計競賽佳作、以「祖靈的召喚」傳統祭典服飾獲得2002年第1屆中華汽車原住民工藝編織類第3名,2003年以「甜蜜」系列作品獲得臺中市立文化中心第7屆編織獎生活產品設計類的入選。 

  讓朵細最開心的其實不是整牆的得獎紀錄,她最津津樂道的,卻是幫東河與蓬萊國小的小朋友們製作了傳統的賽夏族服裝,以及到學校或社區教小朋友與媽媽們做編織。 

  由於傳統的賽夏織布機使用時需用雙腳抵住機器,逐步編織出美麗的圖案,因此需要很好的體力與耐力,年事漸高的朵細漸漸感覺力不從心。遺憾的是,有心學習傳統編織的人真的太少。深感費時費力,收益不佳的編織即將失傳,朵細非常希望族裡的年輕人可以繼續傳承編織的工作,目前沒有教授編織課程的她,很希望有機會繼續收徒弟,將傳統技藝之美讓下一代甚至更多人了解。★瓦祿工作坊地址: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4鄰111號 電話:037-823797

更新日期:110.01.06 人氣指數:1506
資料來源:農業部資料開放平台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冬季植栽
農業生活館
Mita愛卡拉
探訪農村
田園傳書香
i玩魔法書
桌布下載
夏季植栽
自然科學館
著色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