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茉莉(夏天) 螢火蟲 Mita包粽子,把喜歡吃的料都包進去 梨子(夏天) 溫室(全年) 藍染(全年) 賞桐花 夢幻的藍紫色繡球花 金針花 竹筍(夏天) 野薑花(夏天)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牡蠣(夏天) 吃西瓜 賞櫻花 鴨稻(全年) 金麥浪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夏日蓮花盛開,Mita體驗坐大王蓮 六月份 芒種 滿滿莊稼,真是豐收好時節!農夫忙著割稻,白鷺鷥也趕來湊熱鬧 賞鯨 紫錐花(夏天)
「淺草堂」曾吉生打造一條龍模式 期許臺灣有機農產走出海外
facebook分享
 

  年輕人返鄉,一直是帶動農村產業進步的最佳生力軍。2012年,在臺北做印刷產業的曾吉生叔叔,從零開始學習當農夫。那時才三十多歲的他,第一次下田就選擇有機耕作。因為堅持讓大家吃得安心、健康,所以曾叔叔在2016年就取得了有機農產加工的合法證照,創辦「淺草堂」品牌。

  看準了大家對養生保健的需求,曾叔叔種植、加工的山苦瓜茶接連在2018、2019、2020、2021年獲得十大亮點、全國農村好物、臺灣百大精品、社創良品等獎項。如今,他更親手打造出從生鮮品加工到包裝上架的「一條龍」模式,讓更多種有機農作物的叔叔、阿姨們可以專心種植,不用再為農產品的加工、販售而操心。

曾吉生叔叔第一次當農夫,就決定選擇有機方式種植。

▲ 曾吉生叔叔第一次當農夫,就決定選擇有機方式種植。

有機栽種 堅持種對身體有益的作物

  曾叔叔還記得,他第一次接觸農業,是到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上有機初階班。學成後,他輾轉從宜蘭三星鄉轉到花蓮壽豐鄉,連續找了三塊地,終於在壽豐鄉找到適合種植有機的土地。

  那時,他看到這塊田還光禿禿的一片,只有幾撮雜草在泥土上點綴,因此想用第一印象為農場取名,叫淺草綠,想來想去覺得不好聽,最後決定取名「淺草堂」當作品牌名稱。
  打從一開始,曾叔叔就希望能種植保健作物,打造臺灣特色的有機產品。所以他從當歸、丹蔘開始種植,一直到發現山苦瓜的保健效用後,深深被它所吸引,進而開始研究、選種、育種,慢慢改良出適合在地種植、抗病性好、產量佳的山苦瓜品種。

山苦瓜雖然苦味重,卻有滿滿的營養。

▲ 山苦瓜雖然苦味重,卻有滿滿的營養。

  終於,在投入農業三年多後,用山苦瓜茶打響了口碑,並讓「淺草堂」在2016年成為東部第一間有機農場加工廠,生產出第一包屬於花蓮在地打造的有機認證茶包。2017年,他所研發的洛神香草茶,用了洛神、香茅、芭樂、芭樂葉、甜菊、鼠尾草等花草植物,更是大受好評,帶動洛神與香草類種植,活絡一級產業。

從種植到加工再到上架一條龍 六級產業農友

  由於曾叔叔種植的農產品都需要加工,所以他深深明白加工品從包裝到上架販售的過程中,有好多環節需要把關,才能讓消費者安心購買。

  因此在自家產品打出知名度後,也讓有機加工廠能幫助到更多有機農夫。曾叔叔的有機加工廠可以讓農夫叔叔、阿姨們種植的生鮮品,只需要一週的時間,就從乾燥、粉碎、加工,到最後變成茶袋或隨身包販售。

淺草堂的山苦瓜茶。

▲ 淺草堂的山苦瓜茶。

  曾叔叔經手的產品可是非常重視品質,一個茶包從立體網織布、標籤到拉線,都屬於食品級規格,經過高溫95°C以上測試都零檢出,不用擔心溶出有毒物質。同時,他也使用氮氣充填確保每個茶包品質,並用大豆油墨印刷來包裝。產品上的食品標示不但合法、安全、同時也取得歐盟認證與清真認證。

  目前,曾叔叔的加工廠已經服務了300多位農夫叔叔、阿姨,讓他們的產品順利在市面販售。期待未來能讓臺灣有機產品更多走出海外,讓國際看到臺灣之光。

 

圖片來源:淺草堂 曾吉生提供

發布日期:110-05-12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探訪農村
i玩魔法書
農場趴趴走
冬季植栽
下載行事曆
Mita好朋友
自然科學館
農業生活館
二十四節氣
市集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