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溫室(全年) 賞櫻花 桑葚(春天) 純白色的海芋在風中輕輕搖曳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藍染(全年) 吃西瓜 賞桐花 螢火蟲 盛開油菜花為大地鋪上一條金色的毯子 盛開的木棉花 孤挺花(春天) 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有五月雪的美稱 鴨稻(全年) 玫瑰(春天) 賞鯨 金針花 彩葉芋(春天) 金麥浪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氣候變遷 農民總動員
  地球暖化 農業影響有多大?
  糧食生產自給安全
  森林保育碳匯活路
  漁業資源永續經營
  用環保賺進第一桶綠金

氣候變遷

地球暖化 農業影響有多大?

擬定應變措施,減緩氣溫上升     現在的地球平均溫度比一百年前高了0.74℃,2007年聯合國IPCC預測,在未來的一百年卻可能上升1.8℃至4℃。中央氣象局公布2009年有關臺灣百年氣候特性變化的統計,臺灣平均氣溫上升0.8℃,但降雨明顯減少,單日降雨量增加,豪大雨日也增加。地球溫度上升,讓冰棚、冰川融化了,所以海平面一年比一年高。在過去10年間,高雄沿海每年上升6.79公釐,比臺灣海平面平均1.8公釐高的許多。西南部地層下陷速率每年7.89公釐,又因為海平面上升淹沒低窪地區,臺灣的西南陸地慢慢不見了!

  一百年來,都會區的氣溫上升最多,平均約1.4 ℃,而夜晚的升溫現象平均增加2.1 ℃,反而比白天升溫的高。過去50年來,過度炎熱天氣的發生率和持續天數明顯增加,尤其是北部地區的溫度變化特別大。

  氣溫上升和降雨變化對臺灣的農業資源造成了哪些影響?影響真的有那麼大嗎?

  氣溫升高和降雨型態的改變造成海平面上升,使得農地鹽化或淹沒,乾旱時會影響水資源的供給等。在未來30~60年,我們賴以為生的糧食作物極有可能因為蒸發散量增加,而消耗更多的水資源。海平面上升也嚴重影響到臺灣重要農業生產基地——西南部平原,影響面積約1,246平方公里,幾乎是雲林縣的土地面積!

  要改善因氣候變遷帶來的困境,光是減緩氣溫上升速度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擬定應變措施,好好調適這暖化的地球。因此,專家以「臺灣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之策略調適」為前提,提出了各項調適策略:

  第一,是與農業生產最相關的水資源調適策略。在水資源充沛的年代,臺灣的農田水利設施完善,農民用水便利且免費,容易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專家不斷提醒農民們,要正視農業水源短缺的問題了。另外,農業、工業及民生用水在枯水期或乾旱期的水資源調度,和農田水利蓄供水設施及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都必須及早規劃,避免缺水的危機。遇上水源缺乏時,許多農田被迫休耕,農民就會「失業」,為了要提升工業或民生用水調度時的效率及保障農民的權益,還成立了「農業用水調度使用作業基金」,為農民增添一份保障喔!

農田水利系統應要建立抗旱應變措施,並重新檢討用水和儲水設施 農民也應該重新檢驗探討農田、牧場或魚塭的用水和儲水設施。例如,水田、菜園和果園,都應規劃節約用水。政府推動輪流灌溉、旱作噴滴及養殖用水循環後再利用的措施,都是農民該關心的新政策。對漁民而言,未來將建置海水供應系統,發展海水養殖的糧食生產,同時也推廣淡水循環水養殖,減少對淡水資源的依賴,並將不適合養殖的魚塭改為濕地、生態教育公園、生態池或滯洪池等,來調節洪流流速、減緩水患的發生。畜產業可以改善畜禽舍的通風和溫控設施,改良飲水和供水,減少用水量,設置或強化廢水循環再利用。

  專家也鼓勵農村社區參與優良農地的保育措施,降低因興建農舍對農地利用的影響,促進休耕地活化利用,做為糧食生產預備地,輔導休耕地種植高經濟價值或進口替代作物,並支持農民擴大生產的小地主大佃農計畫、有機農業和農業經營專業區。過去土地休耕政策造成了農地廢棄或地下水源涵養功能消失,政府也以農業環境給付獎勵措施來取代,希望能藉此引導農民進行環境友善和節能節水的生產、採收後處理和運銷的農作模式。

  另外,除了要保存各種生物種原,還要復育劣化的污染農田、魚塭、鹽漬地、崩坍地、地層下陷區,才能避免生態系惡化下去。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探訪農村
自然科學館
活動花絮
秋季植栽
季節旅遊
農場趴趴走
夏季植栽
冬季植栽
歷史文化館
Mita愛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