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吃西瓜 孤挺花(春天) 鴨稻(全年) 盛開油菜花為大地鋪上一條金色的毯子 螢火蟲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彩葉芋(春天) 金針花 金麥浪 賞櫻花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盛開的木棉花 賞桐花 賞鯨 桑葚(春天) 藍染(全年) 溫室(全年) 純白色的海芋在風中輕輕搖曳 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有五月雪的美稱 玫瑰(春天)
目前位置:首頁 / 趣味鄉土諺語
 
:::趣味鄉土諺語
月曆
2024.4月 清明 | 穀雨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上個月       下個月
依月份彙整
月份節氣名稱
2024.12月 大雪 | 冬至
月份節氣名稱
2024.11月 立冬 | 小雪
月份節氣名稱
2024.10月 寒露 | 霜降
月份節氣名稱
2024.9月 白露 | 秋分
月份節氣名稱
2024.8月 立秋 | 處暑
月份節氣名稱
2024.7月 小暑 | 大暑
月份節氣名稱
2024.6月 芒種 | 夏至
月份節氣名稱
2024.5月 立夏 | 小滿
月份節氣名稱
2024.4月 清明 | 穀雨
月份節氣名稱
2024.3月 驚蟄 | 春分
月份節氣名稱
2024.2月 立春 | 雨水
月份節氣名稱
2024.1月 小寒 | 大寒
24節氣示意圖
  四月  
本月節氣諺語與故事
清明                    穀雨
豐歉歌

風雨相逢初一頭

只愁人民疾病愁

清明風若從南起

定主田禾大有收
本月大記事
節慶日期 節慶名稱
農曆三月二日 台南蘇厝王船祭
農曆三月六日 嘉義鞦韆賽會
農曆三月八日 竹圍福海宮過火
農曆三月十一日 學甲上白礁
農曆三月十四日~三月十五日 大龍峒保生大帝祭(阿財圖a184)
農曆三月十九日~三月二十日 北港媽祖繞境
農曆三月二十日 麻豆代天府刈香
農曆三月二十日~三月二十一日 澎湖媽祖巡海
農曆三月二十七日 布袋新塭迎客王
農曆三月 大甲媽祖進香
農曆三月 土城聖母廟刈香
農曆三月 白沙屯媽祖進香
農曆三月~四月 阿里山櫻花季(阿財圖 [櫻花])
國曆四月十三日~四月十六日 桃園潑水節
國曆四月三十日 紅葉布農族打耳祭
國曆四月 高雄縣原住民聯合豐年祭
當月經濟作物
水稻(一期)、小麥、綠豆、春茶、菸草
當月水果
梅子、芒果、桶柑、高墻桶柑、番茄、草莓、枇杷、棗子、桃子、李子、嘉寶瓜、人心果、楊梅、桑椹、西印度櫻桃、杏
傳統習俗

採茶節

米、糖、茶、樟腦,是早期台灣重要的出口產品,時至今日,茶葉仍然是台灣的金字招牌之一,不管是烏龍茶、包種茶,都享有很高的口碑。

台灣的茶鄉多在山區,如阿里山、鹿谷、坪林,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收,但其中以春茶的品質最佳。

採茶工作多由婦女負責,其頭戴斗笠,再蒙上一塊布,穿上袖套,如此除了可以防曬,還可防止蚊蟲叮咬,然後將竹簍繫在腰間,以方便將採到的茶丟入,也較適合在陡立的茶園間穿梭。採茶是以拇指和食指夾住茶間幼梗中部,再將茶葉摘斷,這是一件辛苦,而且要心細的工作,所以,有些地區的人會在工作時用唱歌的方式來互通訊息或唱和,抒解工作的沈悶,當然,也會有採茶男女藉由歌聲來互訴情意,這樣的山歌擴散至一般人家,變成日常生活中的音樂形式,北部的客家人通常以山歌或採茶歌來泛指他們的民歌。

  茶葉採收回來之後要先曝曬,然後炒菁、揉捻、乾燥,這些,現在都有機器可分憂解勞,但從前全靠人力,先以家中的大鍋翻炒,等到一定程度後再用手或腳搓揉成團,然後再炒,如此反覆幾次,再放在蒸籠中,用木炭慢慢烘焙烤乾,才能賣到市面上去。

清明掃墓

冬至後的第一百零五天就是清明節。

四月清明時節,萬物都顯得特別清爽明朗,全家趁此時光至祖先墳墓上清掃、祭拜,充分表現出飲水思源、慎終追遠的傳統美德。

其實,清明原非重要節日,大多附屬在寒食節(清明前一日)之下,直到宋朝之後,掃墓才成為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民國之後,政府為紀念民族始祖黃帝,於是立法訂立清明節為「民族掃墓節」,放假一天,以方便掃墓。

所謂「掃墓」,只是一種籠統的講法,在台灣,掃墓的方式很清楚地分為「掛紙」及「培墓」。

掛紙

掛紙又叫「壓墓紙」,也就是替祖先修理房子的意思。所用的「墓紙」呈長方形,大抵有黃色、白色及五色紙等三種,泉州人多用五色紙,漳州人多用黃色紙。

掛紙之前,要先整理祖墳,除去墓上叢生的樹枝、野草,漳州人多將墓紙三張一疊地用小石頭壓在墓頭、墓碑及后土上,泉州人則不拘數量及方位,直接將墓紙按入墓土之中,象徵為祖先的居處添換新瓦。

掛紙後,還要準備簡單的供品來祭墓、燒紙錢。

培墓

培墓則是較隆重的祭墓儀式。通常,新墓要連續三年,當年有娶媳或生男丁的也要培墓。

培墓時要準備三牲祭后土,五牲及菜碗祭墓。這些祭品通常包括豬頭、雞、魚、豬肉、魷魚等牲禮和麵龜(表長壽)、米糕(高昇)、鼠麴粿、土豆(吃老老)、發粿(發財)、丁仔粿(添丁)、菜頭(好彩頭)、韭菜(長久)、蛋,此外,還得準備各種紙錢、燭炮,以及「子孫燈」。子孫燈,俗名又叫「香仔燈」,直徑約為四寸,所以也叫「四寸仔」,燈上以朱筆寫上「子孫興旺、添丁進財」,或「財才兩旺、富貴雙全」。培墓的人家一定要準備一對子孫燈,在墓前點燃,然後帶回家,象徵子孫興旺。

培墓後要剝蛋殼丟在墳上,有象徵希望祖先「脫殼」或「蟬蛻」的重生解脫的意思。

揖墓粿

  在古早,墓地附近的兒童只要聽到鞭炮聲便會圍攏過來,因為,培墓的人家會將祭拜過的紅龜粿、麵粿分給他們,如果不夠,便以硬幣替代,這種現在已鮮少見到的習俗叫做「揖墓粿」。此舉是希望住在墓地旁的兒童能幫忙看守墓園,並且不要在墓地上任意奔跑踐踏,是一種人情味的表現。

農曆三月瘋媽祖節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上聖母「媽祖」的生日。

  媽祖是台灣人信仰最深的神,各地都有恭奉媽祖的宮廟,因此,這天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典,向媽祖供上牲禮、奉獻演戲。尤其是農曆三月,許多地方舉行的天上聖母「繞境」,更有盛大的行列,沿途家家戶戶都會舉行路祭,在門前供上牲禮、上香、鳴炮、燒金拜拜。即使是沒有供奉媽祖的廟宇,信徒也要迎接來祭拜。

資料來源

資料改寫自國歷台灣歷史博物館、遠足文化共同出版「臺灣生活圖曆」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春季植栽
農業生活館
農場趴趴走
市集走一回
元氣料理
夏季植栽
二十四節氣
秋季植栽
探訪農村
i玩魔法書